|
六门八法要略 李子坚 |
(一):听劲
六门八法是五祖拳技击的精华,凡是要成为独当一面的师父者,必定要研习它,才能掌握应敌对技之法,故有“师父技”之称。
研习六门八法的训练要领有三:听劲、发劲、技法。习者必须循序渐进,先由听劲入门,再加上发劲训练,最后活用技法,以完成对技法的研习。
听劲是入门功夫,也是六门八法的基础,如果没有扎实的听劲训练,发劲和技法都无从发挥。听劲的训练可分成四个阶段,八个要点:
接手阶段:软如绵;粘如糍。
入手阶段:顺势入;逆势出。
连手阶段:手相随;步走转。
击手阶段:离必打;空则击。
1.接手阶段的训练
听劲必须先接手,而接手之势有两个要点:软如绵;粘如糍。此二者即是“不丢不顶”之意。接手之际,不能用拙力与对手抗争,造成劲力僵滞,失去灵活变化的能力,要使手势保持“软如绵”,随其劲力而变化。此外也要做到“粘如糍”,与对手的劲力一起消长,不能分离脱手。初学者要做到这两点,必须用意不用力,只要掺杂个人的意气争胜,便练不到这层工夫。
2.入手阶段的训练
接手工夫达到以后,就要从对手的攻防变化中,找到入手的路径。随着对手的攻技路径,逆势而入击其身,是为“逆势出”。随着对手的守技路径,顺势而入击其身,是为“顺势入”。这两者的训练,是要做到“彼长我攻,彼消我亦攻”的要求。
3.连手阶段的训练
知道入手的门径,就能开始连手的训练。即是将两手的入手法同时运用,形成父子相随,手手进击的攻势,是为“手相随”。由于掌握了以上接手、入手的听劲法,就能顺应对手劲力变化,变动身形,步法,形成“丁破八,八破丁”,以配合攻击,是为“步走转”。
4.击手阶段的训练
听劲的最后阶段,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击手法。听劲的目的是恒顺对手的劲力变化,进行打击。不过接手必有脱手的时候,此时不论对手做何种击法打我,我立即往其要害打击,是为“离必打”,属于不消而打,先发制人之法。在接手的情况下,对手尝试变招,在其劲力变换之际,我趁机出击,如六门八法中的风摆梧桐,是为“空则击”,属于后发先至,制敌机先之法。
“软如绵;粘如糍”是玄女之法,其实就是“软中硬”中的软法,其目的是要以听劲为先锋,洞悉对手的劲力变化,然后再以硬法攻击。因此,六门八法以听劲入门,先去除拙力,练成以软法接敌之技,不同于一般拳拳到肉,力道刚猛的对练法,就是玄女法的不共训练。
(二):发劲
研习六门八法,完成了听劲训练后,进一步就是发劲的演习。
对技之法除了要有灵敏的听劲工夫之外,还需要懂发劲,才能打击对手。若不知发劲,即使感触到劲力变化的间隙,也无法趁机打败对手。
发劲训练有三个要点:
1.以意催劲;
2.连续发劲;
3.寸法暗劲。
六门八法的发劲,不同于一般的吞吐发劲法,它强调以意催劲。与人接手,先以听劲法寻找劲力变化的空隙,一旦得机,根本来不及进入预备的心理状态,就要发劲,而听劲要求用意不用力,因此劲力须从心意导引而发。以意发劲的要点是,不能作意,完全顺着感触那一瞬间的意念,自然而然地发出劲力。演习时注重意念的训练,接手要做到松、静、定;发劲则要空、直、透。意起劲发,劲尽意尽,劲力丝毫不做保留,不讲究姿势、力道,随心所欲,不掺杂人为意志。
发劲训练的第二个要点是连续发劲。以意催劲,骤然而起,劲力虽难挡,但是遇上功力相当的好手,便不足以突破其防线,必要能够发第二次劲力,使对手不能趁劲力变化之际作出反击,彻底重挫其人。这种连续发劲的方法,就是“软中硬”的硬法,也即是玄女“摇身骏胛,发电力”。连续发劲主要包括两种劲力,一是骏力,一是顿力;六门八法中的“燕子入怀,狮子摇铃”对技,一来一往,就是骏力、顿力连续发劲的练习。在前劲刚尽之几,以意行气,再起第二发劲,需要意气配合无间,将一个呼吸以意念催动成几个连续发劲的转换阶段,才能达到要求。
连续发劲属于明劲,劲力由内而外透出。接下来就要将明劲转换成暗劲,其目的是能够以意念调控劲力的变化。虽然以意发劲不能作意,劲力却不能断而不续,故有连续发劲法练之。连续发劲不能不受调节,故有寸法暗劲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。将骏力、顿力的发劲练成寸劲,发劲距离短,打击动作小,收放自如。发劲时劲随意转,意止劲止,与人接手,只在其劲力变换之际,稍发寸劲,使其攻技失准,身步失却重心,点到为止,不必大开大合。
发劲是六门八法的重要训练,以意催劲,承接听劲的意念作用,进而使意念由能发劲逐步提升到调控的水平,使对技法达到“软中硬”的要求。
(三):技法
研习技法是继听劲、发劲后的一项训练。听劲建立心意的灵敏,发劲是心意的发用,使心意、气息、劲力合一,由内至外贯通成击技。在听劲和发劲训练有成后,还要回头研习技法,因为发劲方法改变,许多技法的运用也随之而改变;例如以来回力打出撞拳,变作以寸法发劲,出拳过程用骏力,只有接近目标时才发顿力,形成送肩、伸肘、转腕的长技打法六门八法的技法研习,是将劲法与技法结合起来,使各种技法得到充分的发挥。
其要点有三:
1.技法从身前发;
2.刚柔长短技法的运用;
3.拿筋点穴的技法。
六门八法是以捆手接技,在一来一往间听劲、发劲,所以找到劲力变化的空隙时,接技之手直接打出,不需要一手消一手打。如第一法的双挡,第二法的清平点,接技即是打技,这是根据听劲的“顺势入,逆势出”要领,从空隙中打出,一手兼具数种连续攻击的技法,它改变了连消带打的攻守原则,发挥直截了当,不消而打的技法。这样的技法的特点是,变招时手不回收至身旁,挑掌直接变为挡掌,一变成扫掌,再变成切掌,因为发劲法是用摇身发寸劲,劲力可以源源不断,一波接一波地发出,使对手不及招架。
五祖拳的技手可归纳为长短刚柔是四大类,六门八法的对技训练,将这些技手运用进一步发挥,通过骏力与顿力的协调,使长技、短技配合成连续进击的打法,如第一法的双挡掌之后,手不回收,顺对手下压之势,做近身抱牌掌进击,步步紧逼。狮子摇铃本是摇身骏胛荡开对手的攻手,以骏力起,以顿力止,软化手法就成了打击的点断手法。
由于有听劲、发劲的基础,许多技法中隐藏的秘技也能发挥出来,这包括了擒拿、点穴的运用。以“燕子入怀,狮子摇铃”为例,燕子入怀的原型是双罩手(双匣),入手后,变作以四指拿筋、单指点穴的运用。狮子摇铃的原型是摇身双漂,接手后,变作拿手,点插的运用。这些点断技法在套路、对练中甚少表现出来,一是因为技法狠毒,一是没有听劲、发劲的功力,技法无法发挥出来。
五祖拳名师沈扬德晚年创编了新八法和六门八节,在原有的六门八法基础上,进一步阐述、发挥技法的运用。新八法着重在由听劲、发劲衔接技法的变化过程,发挥技法的运用;六门八节通过由离手到接手的变化过程,在技法中发挥听劲与发劲的运用。此二者的建立,使六门八法的训练更趋完善齐备。
|